热门搜索:振动传感器、起重机配件、限位器、红外线防撞器、各种料位计、速度传感器、堵煤开关等
选择合适的雷达液位计频率是确保高黏度液体测量准确性和稳定性的关键步骤。以下从频率与介质特性的匹配、不同频率的适用场景、选型核心参数及典型案例等维度展开分析,帮助用户科学决策:
一、频率与介质特性的匹配原则
雷达液位计的频率(24GHz/26GHz/80GHz)直接影响信号穿透性、反射强度及抗干扰能力,需根据介质黏度、介电常数、罐体工况综合选择:
频率类型信号特性适用介质典型场景
低频(6GHz)波长长(5cm),穿透性强,抗黏附干扰高黏度(黏度>5000mPa·s)、含固体颗粒介质沥青、糖浆、树脂储罐
中频(24/26GHz)波长适中(1.2cm),平衡穿透与反射精度常规黏度(黏度100-5000mPa·s)液体原油、润滑油、化工中间体储罐
高频(80GHz)波长短(3.75mm),聚焦性强,抗多径干扰低黏度(黏度<100mPa·s)、纯净液体酒精、溶剂、轻质油储罐
核心逻辑:
高黏度介质优先低频:黏度增加导致液面不平整(波浪、挂壁),低频信号穿透性强,可减少黏附层对反射信号的衰减。
低介电常数介质需高频:若介质介电常数<3(如甲苯、液化气),高频信号聚焦性可提升反射强度,但需配合导波管使用。
结论:
选择雷达液位计频率需综合考虑介质黏度、介电常数、罐体尺寸及工况复杂度,通过参数匹配与算法优化实现测量。高黏度液体优先低频雷达+导波管,低黏度液体选择高频雷达+快速响应算法,中黏度液体采用中频雷达+动态滤波,兼顾成本与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