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振动传感器、起重机配件、限位器、红外线防撞器、各种料位计、速度传感器、堵煤开关等
技术文章 / article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技术文章 > SE141BFWJ0600 阻旋堵煤检测装置堵塞后如何处理

SE141BFWJ0600 阻旋堵煤检测装置堵塞后如何处理

发布时间: 2025-05-06  点击次数: 25次

阻旋堵煤检测装置堵塞后需通过安全断电、物理清理、设备检查与优化等步骤系统性处理,同时结合预防性维护降低故障率。以下是详细处理方案:

一、堵塞后应急处理步骤

1. 立即断电并隔离设备

安全操作:切断检测装置电源,悬挂“禁止合闸"警示牌,防止设备误启动导致人员伤害。

环境确认:检查周围煤粉浓度,必要时启动通风设备,避免粉尘爆炸风险。

2. 物理清理堵塞物

拆卸清理:

松开安装法兰或固定螺栓,小心移除检测装置(避免损伤电机或传动轴)。

用压缩空气(压力≤0.6MPa)吹扫叶片及外壳内壁,清除积煤;若煤粉板结,可用非金属工具(如木铲)轻刮。

清理部位:

叶片表面及边缘(尤其磨损部位易积煤)。

传动轴与密封圈间隙(煤粉渗入可能导致卡滞)。

电机散热孔(堵塞会导致过热停机)。

3. 检查设备状态

机械部件:

手动旋转叶片,确认无卡滞或异响;若阻力过大,需检查轴承是否缺油或损坏。

测量叶片与外壳间隙(标准值通常为2-5mm),间隙过小易导致积煤。

电气部件:

用万用表检测电机绕组电阻(正常值约10-50Ω),若阻值异常需更换电机。

检查微动开关触点是否氧化或粘连,必要时清洁或更换。

4. 重新安装与测试

安装要求:

确保叶片垂直于煤流方向,安装角度偏差≤±5°。

紧固螺栓时按对角线顺序分次拧紧,避免密封面变形。

功能测试:

通电后手动模拟堵煤(如用木块阻挡叶片),确认报警信号是否正常输出。

连续运行2小时,观察电机温升(≤65℃)及振动值(≤2.8mm/s)。

二、长期堵塞预防措施

1. 优化设备选型

耐磨升级:

叶片改用陶瓷涂层或硬质合金(如Cr12MoV),耐磨性提升3-5倍。

传动轴加装聚四氟乙烯密封圈,防止煤粉渗入。

防粘设计:

叶片表面喷涂超疏水涂层(接触角>150°),减少煤粉粘附。

采用螺旋叶片结构,利用煤流自清洁效应。

2. 改进安装与维护

安装位置优化:

避开煤流直接冲击区域(如落煤管弯头处),安装在煤流稳定段。

检测装置底部距落煤管底部高度≥200mm,避免大颗粒煤块直接撞击。

维护周期标准化:

每日检查:目视确认叶片转动灵活,无异常噪音。

每周维护:清理电机散热片积尘,检查密封圈老化情况。

每月大修:更换磨损叶片(磨损量>1mm时),校准扭力弹簧预紧力。

3. 工艺参数控制

煤质管理:

控制入炉煤全水分≤12%,灰分≤25%,降低煤粉粘结性。

掺烧比例调整:泥煤掺烧量≤10%,避免粘性物质过量。

系统优化:

在落煤管加装(压力0.4-0.6MPa,脉冲时间0.1-0.2s),定时疏通积煤。

安装导流板(倾角15°-30°),使煤流均匀分布,减少局部堆积。

三、典型案例与数据支持

案例1:某电厂阻旋检测装置改造

问题:原装置叶片为碳钢材质,3个月即因磨损报废,年维护成本12万元。

改造:更换为陶瓷涂层叶片,维护周期延长至18个月,年成本降至3万元。

案例2:煤质优化效果

数据:将入炉煤全水分从18%降至12%后,阻旋装置堵塞频率从每周2次降至每月1次。

四、处理流程图

mermaid

graph TD

    A[堵塞发生] --> B

    B -->|否| C[立即断电并隔离]

    B -->|是| D[拆卸清理]

    D --> E[检查机械部件]

    E --> F[检查电气部件]

    F --> G[重新安装测试]

    G --> H

    H -->|否| I[返修或更换]

    H -->|是| J[投入运行]

    J --> K[优化设备选型]

    K --> L[改进安装维护]

    L --> M[控制工艺参数]

五、总结

阻旋堵煤检测装置堵塞需通过快速清理+根源治理双管齐下:

应急处理:确保安全前提下清理,恢复设备功能。

长期预防:从设备、安装、煤质、系统四方面协同优化,降低堵塞风险。

通过技术改造与管理提升,可将装置年故障率降低80%以上,显著提高输煤系统可靠性。


  • 联系电话电话0713-2829998
  • 传真传真0713-2829997
  • 邮箱邮箱3290500392@qq.com
  • 地址公司地址麻城市龙池工业区
© 2025 版权所有:湖北开航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备案号:鄂ICP备19028339号-3   sitemap.xml   管理登陆   技术支持:智能制造网  
  •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