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设置雷达液位计的量程参数需结合现场工况和仪表特性,以下是关键步骤与注意事项:
一、量程相关参数定义
低位调整(空罐高度)
指雷达探头法兰面至罐底的实际距离(即罐体总高度),通常对应4mA输出点。例如罐高12米,则低位设为12米。
高位调整(满罐高度)
指探头至液位的距离(即盲区以上液面高度),通常对应20mA输出点。高位值不可随意修改,需与实际工艺要求的满量程一致。
量程设置(信号覆盖范围)
需大于实际测量范围(罐高),比低位调整值大0.5~2米。例如罐高10米,量程可设为11米或12米,确保雷达波覆盖整个罐体。
(视频示例:80G雷达的量程设置流程,含高低位参数调整演示)
二、设置流程与规范
通用操作步骤
进入基本设置菜单
按面板"K"键(或对应菜单键)→ 选择"基本设置" → 进入"高低位调整"。
修改低位值
通过方向键移位,数字键修改数值至罐体实际高度(高位值保持默认不动)。
设定量程范围
返回上级菜单 → 进入"量程设置" → 输入值需>低位调整值(如罐高10米,量程设11米)。
确认并退出
按"ENT"保存 → 返回测量界面验证实时液位。
介质类型差异
液体介质:应用类型选"液体",介电常数>10时无需特殊调整。
固体/低介电介质(如颗粒、油类):
应用类型选"固体",介电常数需按实测值设定(<4时需优化安装位置);
阻尼时间建议设为5秒(液体用1~3秒)。
三、关键参数优化技巧
盲区设置
自动生成无需修改;若手动调整,大型储罐建议0.5米,小罐0.3~0.4米。
虚假回波
通过"虚假回波学习"功能,在固定高度(如1米)让仪表识别并过滤干扰信号。
输出模式选择
按需设定物位、空高或距离显示:
料高模式:显示实际物料高度(大多数场景);
空高模式:显示液面至罐顶距离。
(操作要点卡片:盲区设定规范/不同介质阻尼时间/输出模式选择)
四、常见错误及解决方案
量程<实际罐高:
仪表报错"E14"(无有效回波),需将量程调整为>罐高值。
高位值误调:
导致4~20mA输出范围错误,应保持高位为默认值,仅修改低位。
介电常数设置过低:
低介电介质(如丙烷介电常数<1.4)需缩短安装距离或更换高频雷达。
(案例演示:量程过小导致E14报错的修正操作)
五、注意事项
安装验证
确保探头垂直向下,避开搅拌器、进料管等干扰源。
定期维护
清洁天线冷凝水/粉尘(尤其80GHz高频雷达)。
特殊工况:
腐蚀性介质:设置安全距离防止探头腐蚀;
高温高压环境:选用耐受等级匹配的型号。
提示:不同品牌(如E+H、霍尼韦尔)菜单命名可能差异,但核心逻辑一致。设置后务必观察回波曲线,确保主回波峰值显著且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