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式液位计的量程设置是确保其测量准确性的关键,其量程大小主要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2. **安装位置与测量点深度**
投入式液位计的探头通常安装在容器底部或特定深度,量程需结合安装位置与目标测量点的垂直距离:
- 若探头安装在容器底部,量程应等于容器的**深度**(从底部到顶部的垂直高度);
- 若探头安装在液面上方某一固定位置(如顶部向下投入),则量程需为探头到容器底部的距离(覆盖从底部到探头位置的液位范围)。
3. **介质的密度与压力特性**
投入式液位计通过测量液体的静压(公式:压力=密度×重力加速度×液位高度)换算液位,介质密度会直接影响压力与液位的对应关系:
- 对于**单一密度的液体**(如清水、机油),需根据其密度校准量程,确保压力信号准确转换为液位高度;
- 若介质密度不稳定(如混合液、含杂质液体),需在量程设置时预留一定余量,或通过后期补偿修正(部分智能型液位计可支持密度补偿功能)。
4. **环境压力与温度影响**
- **环境压力**:若容器是敞口的,大气压会抵消部分静压,量程仅需考虑介质自身产生的压力;若为密闭容器,需考虑容器内的**气相压力**(需配套压力补偿装置),否则会导致量程计算偏差。
- **温度**:温度变化可能导致介质密度改变(如高温液体密度降低),或液位计传感器的精度漂移,量程设置时需参考介质在工作温度下的物理特性,必要时选择带温度补偿功能的型号。
5. **设备自身的量程范围**
液位计的**硬件性能**决定了其可支持的量程。不同型号的投入式液位计有固定的量程上限(如0-10米、0-50米、0-200米等),需选择量程覆盖实际需求的设备:
- 若实际需求为0-30米,需选择量程≥30米的型号,不可用0-20米的设备强行超量程测量(会导致精度严重下降)。
6. **工艺要求与安全余量**
- 工艺上可能要求测量范围包含**安全液位区间**(如高液位报警点、低液位保护点),量程需覆盖这些关键节点,例如:若高液位报警设定为6米,则量程需≥6米;
- 对于易结晶、沉淀的介质,需考虑探头可能被覆盖的风险,量程设置时可适当放大,避免因探头被掩埋导致测量失效。
总结
投入式液位计的量程设置需以**实际液位范围**为基础,结合安装方式、介质特性、环境因素及设备性能综合确定,核心目标是确保液位计在整个测量区间内的压力信号能准确对应液位高度,同时满足工艺安全与精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