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密芯片加密解密异常会导致料位数据在传输与存储过程中面临泄露、篡改风险,威胁生产数据安全,检测需验证加密完整性与解密正确性,修复需确保芯片加密逻辑正常,保障数据安全。从影响来看,首先是数据泄露风险,加密异常会导致数据加密不完整(如部分字段未加密)或加密算法失效,料位数据(如储罐原料储量、进料速率)在传输时以明文或弱加密形式存在,易被非法拦截,导致商业机密泄露(如竞争对手获取原料采购计划),影响企业生产决策与市场竞争力。其次是数据篡改风险,解密异常可能导致篡改后的数据仍能通过解密验证(如篡改料位值后未被识别),非法人员可修改料位数据(如将高料位改为低料位),导致远程监控系统误判,引发误操作(如实际满罐却继续进料),甚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如溢料导致火灾)。此外,身份认证失效,部分加密芯片同步支持设备身份认证,异常会导致非法设备成合法设备接入系统,伪造料位数据,干扰正常生产监控,破坏系统稳定性。检测与修复步骤如下:检测芯片功能,准备加密测试工具、上位机软件,步骤如下:通过上位机软件发送测试数据(如 “料位:5.2m"),指令加密芯片对数据加密,捕获加密后的数据,若数据可直接解析为明文或加密格式错误(如不符合 AES 加密规范),说明加密异常;将加密数据发送至远程系统,若远程系统解密后数据与原始数据不一致(如 “5.2m" 变为 “5.8m"),判定解密异常。排查异常原因,检查芯片:测量芯片供电电压(如 3.3V DC),电压波动>±5% 会导致芯片工作异常,修复电源模块;用编程器读取芯片内部加密参数(如密钥、加密模式),若参数丢失或错乱,需重新写入正确参数(如 256 位 AES 密钥,CBC 加密模式);检查芯片与信号处理单元的通信线路,若存在虚接或短路,修复线路(如重新焊接引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