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振动传感器、起重机配件、限位器、红外线防撞器、各种料位计、速度传感器、堵煤开关等
校准周期确定原则
校准周期需根据使用频率、环境条件和设备类型动态调整,无统一标准。核心原则:
高频使用/恶劣环境:缩短至3-6个月(如工业生产线、多尘环境)。
实验室/高精度需求:3-6个月,部分需每月核查(如标准铂电阻)。
民用/稳定环境:可延长至1-2年(如农业监测)。
不同工况的校准频率差异
工业生产
中高风险场景(如汽车制造):年度校准+月度自检。
低风险场景(如实验室测试台):2年校准,日常功能验证。
实验室
高精度传感器(如红外高温计):3-6个月,部分需每月核查。
基准设备(如一等标准铂电阻):按国家计量规范执行。
恶劣环境
高温、高湿、强腐蚀环境:压缩至3-6个月。
振动频繁场景(如风电设备):每次大修后校准+季度抽检。
特殊情况的校准触发
设备异常:碰撞、维修或数据波动时立即校准。
环境越限:温度/湿度超出传感器工作范围后需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