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类故障多由浮球与导杆间摩擦阻力不均、磁钢磁性衰减、信号处理延迟导致,需针对性排查解决:
原因 1:浮球与导杆间摩擦阻力不均(下降时阻力大)
浮球上升时,浮力与重力方向相反,摩擦阻力影响小;下降时,浮力与重力方向相同,摩擦阻力过大会导致浮球无法及时跟随液位下降,出现信号滞后(如液位下降 50mm,浮球仅下降 30mm)。常见摩擦阻力不均的原因:①导杆内壁不光滑(如局部有毛刺、锈蚀),下降时浮球与毛刺接触,阻力增加;②浮球内壁磨损不均(如一侧磨损严重,另一侧完好),下降时磨损侧与导杆贴合更紧,阻力增加;③导杆轻微弯曲(肉眼难以察觉),下降时浮球卡在弯曲部位,阻力增加。
解决方法:①拆卸导杆,用砂纸(400 目)打磨内壁毛刺与锈蚀,再用抛光布抛光至 Ra≤0.8μm;清洗导杆后涂抹耐介质润滑脂(如二硫化钼润滑脂,适用于非食品行业),减少摩擦;②检查浮球内壁磨损情况,若磨损不均(厚度差>0.5mm),更换新浮球(确保浮球内壁光滑且厚度均匀);③用激光准直仪检测导杆垂直度,若弯曲量>0.5mm/m,用液压校正器缓慢校正导杆,校正后垂直度偏差≤0.3%;若弯曲严重,更换新导杆。
原因 2:磁钢磁性衰减或位置偏移(下降时触发不灵敏)
浮球内磁钢长期使用后磁性衰减,或磁钢固定松动偏移,导致浮球下降时磁场强度不足,无法及时触发下方干簧管,出现信号滞后(如浮球已下降至干簧管位置,信号延迟 2~3 秒才断开)。具体表现:①磁钢表面磁场强度下降(用高斯计测量,从 1200Gs 降至 800Gs 以下);②磁钢向浮球顶部偏移,下降时磁钢距离下方干簧管更远,磁场减弱。
解决方法:①拆卸浮球,用高斯计测量磁钢磁性,若低于 800Gs,更换同规格钐钴磁钢(如 Sm2Co17,直径 15mm× 厚度 5mm,表面磁场强度≥1200Gs);②检查磁钢固定情况,若松动,用耐高温胶水(如环氧树脂胶水)重新固定磁钢至浮球中位置,确保磁钢与浮球同心;③更换磁钢后,测试浮球下降时干簧管的触发灵敏度,确保信号无延迟(浮球到达干簧管位置后,信号立即变化)。